1.减震与降噪:隔离设备(如风机)振动传递,降低系统运行噪声(例:硅钛防火布软接的抗振性)。
2.适应结构位移:抵消建筑沉降或热胀冷缩产生的应力,防止风管变形(例:变形缝处的防火布补偿)。
3.接口灵活性:连接不同设备或风口与风管连接(例:风机盘管与风管的保温软接)。
4.安全防护:防排烟系统中阻止火焰扩散(不燃材料阻挡高温烟气)。
1.普通通风系统
材质:普通帆布
场景:风口衔接、常规送排风管与设备连接。
2.空调与净化系统
保温软接:双层硅钛防火布+保温棉(空调);贴铝箔的硅钛布+保温棉(净化必用)。
场景:防结露、减少热损失,确保气流洁净。
3.防排烟与排油烟等高温系统
防火软接:单层1.0mm单面硅钛防火布(防烟)、1.5mm金属丝增强型(耐高温)。
规范要求:GB50243-2016明确禁止易燃帆布,必须通过不燃试验。同时根据《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》GB51251-2017规定,如果单独的排烟系统,与风机连接不使用软接。
4.卫生间排风等设备接驳
铝箔软管:多采用带钢丝加固的铝箔软管
场景:一般在吊顶区域,空间受限区域,并且对功能性影响不大的系统。比如卫生间吊顶式排风扇和排风主风管等情景下使用。
5.空调系统球形喷口与风管连接
保温铝箔软管:多采用外层离心玻璃棉保温内层带钢丝加固的铝箔软管
场景:吊顶区域接驳球形喷口的位置
其实铝箔软管都是为了配合吊顶装饰时才会使用,否则为保证功能尽量少用,一是容易损坏,二是容易扭曲或是凹塌。
1.尺寸与连接
长度限制:柔性短管150~250mm,可伸缩金属/非金属软管≤2m。
固定方式:矩形软接禁止抱箍,应采用压板铆接(铆钉间距60~80mm)。
2.柔性风管(铝箔软管)支吊架设置
间距:≤1500mm,承托宽度≥25mm,下垂量≤100mm。
防晃措施:独立支架避免借用设备支点(尤其排烟系统)。
3.密封与平整度
接缝处理:缝制或粘接需牢靠,净化系统需光滑内壁防积尘。
安装目测:平直无扭曲,松紧适度避免应力集中。
1.材料误用
错误:排风兼排烟系统使用普通帆布,或空调系统使用普通帆布
纠正:排风兼排烟系统替换为A级不燃的防火软接(GB50243强制要求),空调系统为防止冷量流失,也应该采用带保温的软接。
2.安装不规范
错误:软接长度错误
案例:软接不超过250mm,铝箔软管不超过2m。有的项目为了方便安装,将软接或软管长度加长,导致凹塌,并且在系统负压时,容易造成帆布被吸入风机造成损坏或缩小排风面积。当然有的软接做的过短,在设备启动时的动载荷可能会将软接拉断。
纠正:在《GB50243-201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中的第5.3.7条提到了柔性短管的长度宜为150mm~250mm。
3.制作错误
错误:将软接做成变径
案例:为了方便安装,直接将软接做成大小头使用,用于风机和风管的接驳或是用于风口和风管的接驳
纠正:依据《GB50243-201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第5.3.7条明确规定:“柔性短管不应为异径连接管”,并要求矩形柔性短管与风管连接时不得采用抱箍固定形式。这表明柔性软接仅用于允许的振动隔离或补偿位移场景(如设备接口、变形缝处),而非用于处理管径变化。变径连接需使用专用变径管件,且需符合管道平顺过渡的规范要求。
1.质量检查
施工现场在收货时要注意容易破损的位置,主要集中在帆布与金属法兰、压条和铆钉的接触位置,这些位置在转运过程中,容易破损。
有防火等级要求时,可以直接燃烧查看效果。避免商家以次充好,造成安全隐患。
检查一下铆钉间距,是否符合要求,避免漏风严重,影响功能。
2.日常维护
检查软接老化开裂(高温区域每季度一次),不管是防排烟系统或者空调系统,在这一方面都需要注意,这也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地方。
|